“零测试干扰”的田间原位监测
“原位”的概念起源于地质勘探领域“零测试干扰”理念,巍图科技将其引申入智慧农业,并认为其为“智能农业第一步”。
其解读有四个角度:
1、安装各种类型田间信息监测传感器时,采用不扰动监测对象(土壤、小气候与作物)的安装方式;
2、原位、全面、连续取得“代表性的好数据”,“多点源”监测,以点代面,“点”的代表性是关键,监测数据类型的选择是关键,以小时为单位多年连续监测是关键,可用的准确“好数据”是关键;
3、原位数据“四带合一”,即小气候环境数据带、作物根系生长带、土壤灌溉带与有效养分带四带合一;
4、绘制土壤、作物生长CT图,制订修正田间管理灌溉施肥计划,在高产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。
我们只做三种类型的监测站
监测对象分别对应作物、农田小气候与土壤;当然,我们也分不同型号,对应您不同的监测需求,主要有代表区域500亩以上的标准自动监测站,设置于田间耕作区域的移动自动监测站,人工巡察的便携监测站等;
作物监测,我们选用FAO推荐冠层覆盖率CC为监测指标,替代传统LAI、株高、茎粗等监测指标,优点一在于可与作物系数kc建立联系,从而获得ET,给出灌溉量的推荐;二在于产量的预测;三在于与植株氮素测量建立联系,应用于测土配方施肥,支持灌溉物联+的实现;
小气候监测,除常规气象要素外,输出露点、ET0、有效降雨、有效积温等实测值与预测值,总之,将小气候与大气候相结合,以指导耕作为中心,深度解译数据,不浪费每一种类型;
土壤数据,从土壤结构、质地、水、盐、温、养等多个角度建立土壤原位监测体系,除现在已开发成熟的土壤体积含水量、土壤电导率、土壤温度指标外,研发土壤水势、土壤有效态养分、土壤pH值、土壤导热率等多种传感器。
云数据中心的监测站,五年以上是宝
巍图自主研发的农田监测终端云数据中心(简称“云数据中心”),发扬智慧农业一地一管理的理念,以地块的GPS信息,统一作物、气象、土壤等三方面海量时空数据,同时将用户智能手机与用户进行绑定,使用户自主的田间调查信息、耕作日志等也可以上传云数据中心,有效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
十年的时间里,巍图以东北三省、京津冀为主要监测区域,站点遍布全国22个省份,数量2000多个,以农口站点为例,其中五年以上监测站点占比35%。(帮我核实一下,或者三年以上)。
农业数据的特点便是时间长,想获得数据的经验积累和总结,必须包括多个典型年份,如平水、丰水、缺水等。而我国以雨养农业为主,大部分地区以一季一到二茬为主,因此多年份数据积累是数据需求的关键点,也是农业部对田间监测设备的要求。
“四带合一”与灌溉物联+
“灌溉物联+”是巍图提出的对传统灌溉产业进行重构的理念,本质是借助IOT(物联网)和ICT(信息通信)技术,通过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,缩短灌溉业务流程,提升生产效率,为种植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释放出产业创新的巨大潜能。
通过监测站的长期连续定位监测,田间数据实现小气候环境数据带、作物根系生长带、土壤灌溉带与有效养分带数据有机融合的“四带合一”,除了为灌溉物联+提供最基础的原位监测数据外,打通了整个“原位监测——智能调控——水肥耦合(测土培肥)——效果反馈”的技术链条。
“四带合一”推动了农业工作者对数据的高效利用,从而在作物的改良、物候期监测、病虫害的防治、节水灌溉的高效利用、测土配方施肥、水肥一体化的实施等方面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。
以上就是小编理解的田间原位监测的概念,下期会陆续和大家分享各种类型监测站、监测站选址、安装运维、土壤水盐养原位监测等内容。期待关注!